鋼貿商“潤滑劑”作用不可少
隨著鋼廠直供比例的提高,貿易商的空間何在?
周光明認為,市場仍然需要鋼貿商,其“潤滑劑”作用不可少。“只不過,鋼貿商的數量不需要那么多。留下來的貿易商,多是有一定的生存能力,具備信用、渠道、服務等方面的優勢。”
事實上,早在2007年,就有“鋼企搶食下游,四分之三經銷商將淘汰”的論調,不過時至今日,貿易商依然活躍于鋼鐵業。業內普遍認為,從當前我國國情看,鋼材流通主體的巨大規模,完全的直銷,是不可能實現的。
建筑鋼材的直供為例,當屬日剛走在前列。今年以來,關于日鋼在全國范圍內招聘、組建直銷團隊的消息,也不絕于耳。
“日鋼現在想重點抓直供,但是量一時還沒上去,”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,“山東地區如濟鋼、萊鋼永鋒等不少鋼廠,確實都在和貿易商搶終端,并搶走不少訂單。”
不過,在我的鋼鐵網鋼材事業部華東大區副經理袁波看來,“畢竟有些終端需要押款,而鋼廠不接受,因此鋼廠直供占的量依然還是少數,主要是那些回款快的項目,所以多數還是需要貿易商去推。”
她同時表示,從鋼廠做直供也可以看出,現在鋼廠的銷售壓力在增加。若鋼廠直接向終端用戶推品牌,一旦鋼廠直接打入終端,貿易商再去打品牌也會更容易些。“我覺得鋼廠做終端,對貿易商來說有影響的,但并不是致命的。”
從事鋼貿行業十幾年的鄭先生則認為,鋼廠直供有其固有的弱點,如鋼廠有區域限制,對工地用量計劃、施工時間等要求無法及時“匹配”,且不少鋼廠機構臃腫,無法像鋼貿商那么靈活、機動。“鋼廠與貿易商,一個是航母,一個是小船,各有各的用處。但是,當前貿易商仍太多,需要淘汰一部分,剩下的將是精品。”
業內人士也表示,一些建筑業、制造業用戶因為規模和批量限制不能成為鋼廠直供戶,鋼貿商可以拾遺補缺,發揮經營靈活的特點,通過減少用戶物流運輸等中間費用,進而將其發展成穩定的客戶群。
“鋼鐵產業步入微利時代,貿易的去杠桿化,鋼材漲跌收窄,渠道和服務或將替代囤積成為鋼貿存活的基點。”